白薯粉条晶莹如玉,筋道可口;紫薯粉条色泽纯正、滑嫩柔软;宽粉条口感爽滑极富弹性,细粉条牵丝如缕绕碗系筷。12月18日上午,郑报全媒体记者在中牟县黄店镇打车李村一个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作坊看到,七八个壮汉有的搅拌粉芡,有的烧柴煮水,有的向沸水锅里下粉芡条,飞流直下的粉芡条入水便如游龙一般滑入另一口水锅,很快就有一双大手将粉条捞出,旁边递过来一支粉条杆,串上粉条,顺水一漂,出水便是一挂,所有人动作配合默契,一气呵成,观者拍手称赞。诗人赞美粉条:“素中鱼翅美食鲜,粉玉萦回味蕾馋。相事菜白香四海,遇知豆腐誉三餐。梳妆岁月不争艳,沉淀光阴可比兰。千挤万压终器重,艰辛历尽始得甘。”
“拉回家冻一夜,明天上午日头出来,挂在外面晾晒几天,粉条就干了,就可以卖了。”村民杨献增向记者介绍说。
2020年12月21日上午,郑报全媒体记者再次驱车来到打车李村,杨献增正站在自家垛漫粉条的仓库,兴致勃勃向几个外来客户介绍粉条:“区别真假粉条,主要看粉条上有没有像大水滴那样的面疙瘩,假如有,就是真粉条。真粉条的粗细也会略微有点不均匀,面糊性大,真粉条耐煮不容易浓。咱打车里的粉条,不管是白薯粉条还是紫薯粉条,您尽管放心买回家,放心煮锅吃,一点不含糊。”末了又加了一句“假一赔万!”几位客商忍不住会心笑了起来。
杨献增今年50岁,专做红薯育苗、红薯种植,粉条加工等已经10多年了,当地乡亲们都称呼他为“白薯王”。无论种白薯还是做粉条,远近有名。“我去年育苗50亩,卖出去的红薯苗栽了10万亩红薯,俺家光红薯苗就卖了30多万块。另外我在登封市君召乡还承包了300多亩地种红薯。”每年腊月,杨献增就开始翻地施肥,培育红薯苗,品种有哈密、龙九、西瓜红等10多个,每年三月份开始售苗,洛阳、平顶山、新密等地均有销售。五月份结束。这期间杨献增招募村民们来他这里打工,30多个大棚,50多个村民,日薪100元。能在家门打工挣钱,村里人乐此不疲。
走了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红薯苗卖完就是忙种红薯,秋收秋耕秋种后,到了天寒地冻时节,杨献增和乡亲们张蓬围墙,埋锅起灶,开始忙碌加工红薯粉条了。“光俺家就有一两万斤粉条,加上乡亲们的今年还不低于二十万斤。”杨献增头戴黑皮帽,身穿黑皮衣,双手伸进裤兜,他是大李庄合作社的头儿,乡亲们卖红薯卖粉条都找他。
杨献增介绍,他们制作的粉条不掺杂任何其他成分,全部由红薯粉芡和白开水加工而成。把红薯粉芡碎制作成粉,晒干后放在大瓦盆里按照比例进行搅拌,一直把白薯粉芡搅拌成表面像丝绸一样光滑,然后进行定性下锅煮。之前用葫芦制作成瓢,然后下边凿点眼儿,用手一点一点地往下拍。现在用机器,下了锅就是煮粉条,在煮粉条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加水,水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一直控制在90℃。从锅里出来是一个小槽,槽上边是一个水龙头,不停地放着凉水。“粉条一出锅就必须马上降温,直接用凉水冲,如果不过凉水,晒的时候不好晒也不好看。最后一个程序就是吧出锅过凉之后的粉条截断,盘整齐。用木棍串好,拿去晾晒。”
据了解,红薯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钾、硒等多种维生素,能使人体内保持酸碱平衡,不仅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而且可防癌抗癌,是营养均衡的绿色益寿无公害的纯天然食品。黄店镇沙土地,种红薯天然首选,好地好种好庄稼,这话一点都不假。
黄店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正积极运筹,早日将黄店镇打造成红薯、粉条、花生等传统手工生产基地。“只有传统手工才会充满乡情、乡恋、乡愁,才会让乡村年味愈加浓烈,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实习生 张小翠)